时间:2025-09-19 10:11:16
中秋佳节临近,山西月饼市场迎来产销旺季。记者调查发现,今年本土月饼市场呈现“传统坚守与创新突围”并行的鲜明态势,老字号以“老味道”锚定情怀消费,新势力靠“新玩法”抢占年轻市场;与此同时,监管部门划定价格与包装“红线”整治乱象,官方消费与食用指南同步上线,多维度护航消费者“放心过中秋”。
近日,记者在太原、大同、晋中等地的月饼销售区看到,本土市场的“双轨”特征尤为明显——一边是老字号的“老味坚守”,一边是新品牌的“新意迸发”。
在双合成、神池等山西老字号门店,晋式传统月饼仍是绝对主角。现烤混糖月饼、夯月饼、郭杜林月饼散发着浓郁的胡麻油香气,散装款与印着传统纹样的简约礼盒前,中老年消费者络绎不绝。“就认这口胡麻油的香!混糖月饼甜而不腻,每年中秋都得囤几盒。”太原一双合成门店内,一位老年消费者的话道出了对老字号的“情怀底色”。面对健康消费需求,老字号也在“守正”中微调:低糖、低油款占比逐渐提升,包装简化却保留晋式文化元素,稳稳抓住“情怀消费”基本盘。
与老字号的“稳”不同,新势力正以多元创新“破圈”。本地网红烘焙店推出“晋蕴中秋”系列,将吕梁红枣、汾阳核桃等本土食材融入流心奶黄、冰皮饼皮,上线两周销量便破万;新式茶饮品牌、高端酒店也跨界入局,推出燕麦拿铁、抹茶生巧等新奇口味,包装则嵌入晋商大院、晋剧脸谱、云冈石窟、平遥古城等山西文化符号,成为年轻消费者的“社交送礼首选”。“传统月饼自己吃,颜值高的文创礼盒送人有面儿。”一位“90后”消费者表示,新式月饼的口感与设计更贴合年轻人的审美与社交需求。
从价格与渠道看,平价仍是主流:散装月饼每斤20—30元,礼盒集中在80—200元区间,占总销量八成以上,过度包装、“天价”月饼几乎绝迹;线上销售则成为增长亮点,不少品牌借电商平台、直播带货,将印有山西文化元素的文创礼盒销往全国,让晋式月饼变身“可邮寄的山西文化符号”。
在市场热闹背后,为防范“天价月饼”回潮、过度包装反弹等乱象,太原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发布专项提醒告诫函,以“硬措施”推动月饼回归节日食品本质。
价格监管上,“500元”成为关键红线元的盒装月饼被纳入重点监管清单,经营者需留存此类月饼交易信息至少2年以备核查;同时严禁价格欺诈、哄抬物价——若未按规定明码标价(需如实标注品名、产地、规格等信息),将面临5000元以下罚款及违法所得没收,实施价格欺诈者最高可罚50万元,以严厉惩戒规范市场价格秩序。
包装规范则设置“不可逾越的门槛”。依据国家相关国标及四部门公告要求,月饼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,禁止与茶叶、酒水等其他产品混装,且不得使用贵金属、红木等贵重材料;同时鼓励采用绿色环保、可循环利用的包装,从源头减少资源浪费,遏制“买包装送月饼”的畸形消费。太原市市场监管部门明确,“中秋、国庆”双节期间将加大市场巡查力度,对违法违规行为“零容忍”。
为让消费者精准避开“坑”、科学享用月饼,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与食用指南,给出具体指引。
选购环节需牢记“三要点”:一是自觉过度包装,依据2023年9月1日实施的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》,月饼包装层数最多3层,且应减少盒内不必要空隙;二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留存购物凭证,选择正规厂家产品,避开“三无产品”,同时仔细查看包装完整性及标示信息(产品名称、配料表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厂址、执行标准号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);三是关注营养标签,重点查看能量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钠含量,优先选择含量较低的产品,过敏体质人群需特别留意包装上的致敏物质提示,避免误食。
食用环节需做到“四注意”:一是按包装标签要求贮存,选择适宜温度、湿度的环境;二是在保质期内食用,食用前检查月饼外观,若有异味、霉变等异常需立即丢弃;三是不将月饼代替正餐——月饼营养不够全面均衡,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,且因糖分、油脂含量较高,需控制食用量;四是搭配食用更健康,可搭配热茶或山楂、橙子、柚子等水果,缓解油腻感、促进消化。
从老字号的“老味传承”到新势力的“文化赋能”,从监管部门的“亮剑治乱”到官方指南的“贴心护航”,今年山西中秋月饼市场,不变的是“团圆”的情感内核,变化的是更规范的消费环境与更丰富的选择。如何在传统与现代间持续找到平衡、进一步打响晋式月饼品牌,仍是本土商家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。